貴州都勻毛尖茶【貴州特產】【黔南州特產】

 小吃大全   2024-03-31 03:16   604 views 人閱讀  1 條評論

貴州都勻毛尖茶貴州特產】【黔南州特產】

都勻毛尖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都勻毛尖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都勻毛尖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都勻毛尖茶生產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毛尖茶已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的喜愛,因其形狀像魚鉤,曾賜名為"魚鉤茶"。 貴州地處高原,都勻毛尖茶產區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霧鎖雲,雲纏霧。土壤深厚、疏鬆而潮濕,加上降雨量。常年溫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所以都勻毛尖茶獨樹一幟。

地域範圍

貴州省黔南境內以都勻為中心的-福泉獨山貴定平塘長順荔波惠水三都龍裏相同氣候帶範圍。

特定品質

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卷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

文化典故

民國《都勻縣誌稿》上記載:“茶,四鄉多產之,產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勻市的團山、黃河一帶),以有密林防護之。”而且說都勻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茶獲優獎。 黔南《農業名特優資源》(黔南州農業區劃辦公室主編,1988年6月都勻毛尖)上說:“都勻毛尖茶有悠久的曆史,成名也較早,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魚鉤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貢品,到乾隆年間,已開始行銷海外”,“1982年6月,在中國名綠茶評比會上,毛尖茶名列中國第二,僅次於南京雨花茶”。 《都勻市誌》(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勻毛尖茶:原產境內團山黃河,時稱黃河毛尖茶。該茶在明代已為貢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禎皇帝喜愛,因形似魚鉤,被賜名‘魚鉤茶’。1915年,曾獲巴拿馬茶葉賽會優質獎。……198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這一。” 《都勻縣誌稿》卷十一“祠廟寺觀”中記載:“西嶽廟,在長秀(今都勻團山一帶),舊建,乾隆間毀,知府宋文型重建”。在重建西嶽廟時,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嶽廟碑序》。宋文型在碑序中說:“庚子歲(即清乾隆45年,1780年)餘守勻疆,兼理廠務茶園一局,中在間有西嶽王之廟,奉為本廠之神”,“爰是捐俸五十兩,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鎮彼西方,維茲廠局”以求“上裕國課,下佐工商”。由此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都勻就已經有了官辦茶園,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規模已經不小了,以至關係到“上裕國課,下佐工商”之大事。都勻毛尖茶在清乾隆年間,生產規模頗大,行銷各地是無爭的事實。

都勻毛尖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福泉市、-縣、龍裏縣、惠水縣、長順縣、獨山縣、三都縣、荔波縣、平塘縣、羅甸縣、都勻經濟開發區現轄行政區域。

都勻毛尖茶的基本介紹

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山穀起伏,海拔千米,峽穀溪流,林木蒼鬱,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營養價值

都勻毛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糖尖、有機酸、芳香物質和維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礦物質。

都勻毛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製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禦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能;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壓。

茶葉內含的咖啡堿和兒茶素能促使人體血管壁鬆弛,並能增血管有效直徑,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彈性,消除脈管痙攣。

產品特點

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卷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輩莊晚芳先生曾寫詩讚曰:“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爽味,心曠神怡功關靈!”

曆史民俗

民國《都勻縣誌稿》上記載:“茶,四鄉多產之,產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勻市的團山、黃河一帶),以有密林防護之。”而且說都勻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茶獲優獎。黔南《農業名特優資源》(黔南州農業區劃辦公室主編,1988年6月都勻毛尖)上說:“都勻毛尖茶有悠久的曆史,成名也較早,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魚鉤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貢品,到乾隆年間,已開始行銷海外”,“1982年6月,在中國名綠茶評比會上,毛尖茶名列中國第二,僅次於南京雨花茶”。

《都勻市誌》(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勻毛尖茶:原產境內團山黃河,時稱黃河毛尖茶。該茶在明代已為貢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禎皇帝喜愛,因形似魚鉤,被賜名‘魚鉤茶’。1915年,曾獲巴拿馬茶葉賽會優質獎。……198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這一。” 《都勻縣誌稿》卷十一“祠廟寺觀”中記載:“西嶽廟,在長秀(今都勻團山一帶),舊建,乾隆間毀,知府宋文型重建”。在重建西嶽廟時,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嶽廟碑序》。宋文型在碑序中說:“庚子歲(即清乾隆45年,1780年)餘守勻疆,兼理廠務茶園一局,中在間有西嶽王之廟,奉為本廠之神”,“爰是捐俸五十兩,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鎮彼西方,維茲廠局”以求“上裕國課,下佐工商”。

由此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都勻就已經有了官辦茶園,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規模已經不小了,以至關係到“上裕國課,下佐工商”之大事。都勻毛尖茶在清乾隆年間,生產規模頗大,行銷各地是無爭的事實。

都勻毛尖茶的製作方法

采回的芽葉必須經過精心揀剔,剔除不符要求 的魚葉、葉片及雜質等物。攤放1--2小時,表麵水蒸發幹淨即可炒製。炒製工藝分殺青、揉撚、搓團提毫、幹燥四道工序。都勻毛尖茶炒製,全憑一雙技巧熟練的手在鍋內炒製,一氣嗬成。

殺青:鍋溫120--140℃,投葉量500—700克, 以抖為主,抖悶結合,采用雙手翻炒的手勢。做到抖 得散,翻得勻,殺得透。當葉質轉軟,清香透露,降低 鍋溫進入揉撚工序。

揉撚:揉時長、用力重,是都勻毛尖茶揉撚的特點,是形成毛尖茶味濃的因素之一。鍋溫保持70℃左右,用單把揉的手法,將茶葉左右推揉成條,重力推揉,達到細胞破碎充分的目的,當達五成幹時即轉入搓團提毫工序。

搓團提毫:鍋溫50--60℃,將茶葉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團,抖散炒於,反複數次至七成幹度, 改用雙手捧茶,壓搓茶條,邊搓邊炒,搓炒結合,搓至白毫豎起,茶葉約八成至九成幹時,降低鍋溫(50℃ 以下),將茶葉薄攤鍋中炒至足幹。 炒幹時作輕巧翻 炒動作,使茶葉裏外幹度一致,增進香氣。

鑒別真假

三綠透三黃”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茶葉嫩綠勻齊,細小短薄,一芽一葉初展,形似雀舌,長2―2.5厘米,外形條索緊細、卷曲,毫毛顯露。葉底嫩綠勻齊。假茶葉底不勻,味苦。

獲獎榮譽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優獎,後人譽為“北有仁懷茅台酒,南有都勻毛尖茶”;

1982年在湖南長沙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1988年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3年榮獲國際抗衰老食品博覽會金獎;

2004年獲中綠杯名優綠茶金獎和蒙頂山杯國際名茶金獎;

2005年獲華茗杯全國名優綠茶金獎、貴州十大名茶等殊榮;

2007年獲“中國毛尖茶都”稱號、被評為貴州省名優綠茶;

2008年“中綠杯”中國名優綠茶評比金獎、通過有機茶認證;

2009年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新品名茶”評選金牛獎、上海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節獲“中國鼎尖名茶”稱號、“恒天杯”全國名優綠茶評比會金獎,以及全國茶葉評選各類獎項。

著名茶葉專家莊晚芳曾題詩盛讚都勻毛尖茶:“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靈”。中國茶科所俞壽康把都勻毛尖茶譽為“茶中極品”。

本文地址:/19139.html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網絡,由 特產大全 小編整理。版權歸 原作者 所有,文章內容係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對觀點讚同或支持。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相關文章  關鍵詞:

 發表評論


表情

  1. 小吃大全
    小吃大全【站長】 @回複

    都勻毛尖茶
    喝都勻毛尖茶有什麼好處
    貴天下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2021價格表
    都勻毛尖茶2022價格表
    都勻毛尖茶產地
    貴州都勻毛尖
    貴天下都勻毛尖茶價格
    貴州名茶都勻毛尖
    貴州毛尖